简讯:钢琴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有何区别?
发布时间:2023-04-25 11:42:49 来源:北晚在线

喜欢莫扎特晚期钢琴协奏曲,比如普莱斯勒的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、布赫宾德的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和C大调第21钢琴协奏曲、内田光子的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等。尤其慢乐章,舒缓流畅,如歌如吟,如诗如画。


【资料图】

资料图,新华社供图

常听经典钢琴协奏曲、钢琴奏鸣曲及钢琴小品。久之,会感觉到风格上的区别。不妨将其分为两大派别,以宋词类比,名之为“婉约”与“豪放”。

钢琴演奏门派之分,应始于莫扎特与意大利钢琴家、作曲家克莱门蒂。莫扎特与克莱门蒂演奏风格的迥异,与钢琴制造有关。莫扎特时代,钢琴有德国制造的维也纳钢琴和英国制造的伦敦钢琴。维也纳钢琴的特点,轻巧,传送力较小,按键几乎不用压力。伦敦钢琴比较大,弦上得较紧,不容易操作,便于产生炫技效果。莫扎特擅长使用维也纳钢琴,开创了以强调手指的运动,反对手腕、前臂、大臂和躯体参与配合演奏,被称作“手指学派”,也有人称之为“优雅演奏法”。克莱门蒂则使用伦敦钢琴,所代表的钢琴演奏风格称作“动力学派”。琴键触感深重,追求音色丰富,通过高抬手指增强了演奏力度。后来,还产生了法兰西古钢琴学派,追求钢琴演奏的纤巧和清晰,不时地使用装饰音装扮旋律,追求每个音符的清晰度,人们以“珍珠般”“颗粒性”描述这种演奏方式,仍属豪放派。

18世纪末19世纪初,随着伦敦钢琴制造业的繁荣,钢琴在新兴资产阶级家庭的普及,助推了豪放派钢琴演奏技艺的普及。作为现代钢琴学派缔造者,克莱门蒂曾教授贝多芬钢琴三年,促成其发扬光大了豪放风格。

贝多芬的钢琴演奏,大气磅礴,更适合伦敦钢琴,除自己沉浸在新风格中纵横驰骋外,还将演奏技艺传授给学生车尔尼。车尔尼完善了钢琴演奏教学的理论体系,并培养了李斯特等许多钢琴家。天才钢琴家李斯特承袭了豪放派的衣钵,将钢琴演奏技巧提升到无人企及的巅峰水平,连贝多芬那架伦敦钢琴,都成为了他珍藏的“祖传”。

婉约派虽经沉寂,却未消亡。德国那位被尊为“老维克”的弗里德里希·维克——舒曼的老师、克拉拉的父亲兼老师,扛起婉约风格的大旗,一声“别再凿钢琴”的断喝,表达了其鲜明的观点。舒曼继承了婉约风格,着力打造钢琴音乐的诗化理想,提倡“音乐是诗的最大潜能”,其钢琴经典作品《梦幻曲》,旋律极为热情、内敛而不虚华外烁,是他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典型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。舒曼的妻子克拉拉,秉承莫扎特、老维克和舒曼的钢琴风格,终生不渝,一直活跃在演奏和教学的舞台上。门德尔松的出现,将婉约化入诗的意境。而肖邦更以“钢琴诗人”的美誉,达到钢琴演奏难以企及的境界。

正如豪放派词人苏东坡也有“小轩窗,正梳妆,相对无言,惟有泪千行”的婉约,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也有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豪放,钢琴音乐创作也不乏风格交互现象。贝多芬脍炙人口的《月光奏鸣曲》《致爱丽丝》、“炫技大师”李斯特的《旅行岁月》《安慰曲》等,不也是婉约风情的经典么?

其实,婉约也好,豪放也好,包括后来的德彪西、拉赫玛尼诺夫、柴科夫斯基、普罗科菲耶夫……以及格什温另辟蹊径的《蓝色狂想曲》,乃至我国恢弘壮阔的《黄河》,钢琴音域、音色的潜能不断被开发,功能不断被拓展,地位在不断提升,丰富着音乐世界。

诞生于1700年的钢琴,经300多年的演进,日臻完美。远非当年维也纳、伦敦钢琴同日而语。假若莫扎特看到当今“雄壮魁伟”的施坦威琴,不仅会发出“弹快比慢容易得多”的心得,也许会加上一句“弹强比弱容易得多”的警示。

不过,我仍十分钦佩普莱斯勒、布赫宾德、内田光子等婉约派钢琴演奏家们,在探索莫扎特钢琴音乐的路上付出的努力。他们从多维角度解读天才莫扎特和他的音乐。在同样的诗意中,能分辨出普莱斯勒的欢愉纯真,布赫宾德的高贵典雅,内田光子的吟唱抒情。他们用毕生的努力,印证了老维克对钢琴家耐人寻味的教诲:“一位钢琴家的成功,不可能只依靠技术能力,艺术修养和品位才会使他拥有真正迷人的魅力。”

(原标题:钢琴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)

流程编辑:U022

标签: